1、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常称它为“交年”、“小年下”、“小年”。
【资料图】
2、每家每户在这天的晚上都会举行“祭灶神”的仪式,也就是送灶王升天。
3、祭灶神为商周时代五祀之一,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
4、古称“炎帝于火而死为灶”。
5、古祭灶日期,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之说。
6、祭灶神是地处东南海隅的闽东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7、祭灶节的传说传说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
8、他原来是一个富家子,娶得一个贤慧的女子为妻,后来贪新厌旧,遂弃妻续娶。
9、第二任的妻子名叫李海棠,虽然长得貌美如花,但是好吃懒做、挥霍无度。
10、李氏嫁入张家之后,不久就把张家的财产挥霍一空。
11、她眼看张单的家境败落,不想跟着受苦,于是改嫁他人。
12、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再遇顶头风”,张家有一天不幸遭逢祝融光顾,只见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张家的大宅院顷刻之间烧成了灰烬。
13、张单自此无家可归,每天露宿街头,伤心过度的他终日以泪洗面,以致双目失明,沦为乞丐。
14、有一天,大约是午饭时分,他乞讨到一户人家,女主人布施给他好饭好菜。
15、他听口音似曾相识,便开言询问,原来施饭者正是多年前被他抛弃的前妻。
16、张单顿觉一股血液朝头上涌,自感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17、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咚”的一声闷响,张单倾刻两眼翻白,撞死在炉灶面前。
18、玉帝知悉了这件事,认为张单尚有羞愧悔过之心,知他良心未泯,加上念他以前亦做过不少的功德,遂封他为灶王,让他往后饮食无忧。
19、有关灶王的传说,早期先是有炎帝、祝融的故事,后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
20、例如道教的《经说》一书,就把灶王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说她“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
21、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22、”在我国不同的地区,灶王夫妇是由不同的人选来做,民间流行着各种各样的传说,称谓也有诸多不同,如灶神,灶君,灶王爷、灶神菩萨等。
23、现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是民间祭祀灶王爷的日子。
24、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秦朝以前。
25、例如《论语》中记载“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26、先秦之前,祭灶是五祀之一。
27、是哪五祀?即祀灶、祀门、祀井、祀户和祀雷。
28、祭灶要设灶王牌位,古代用丰盛的酒菜作为祭品,比如陈列上鼎俎,设置笾豆之类。
29、可是祭灶的日子,历来有着不同的说法。
30、如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和十二月都有,各个地区多有不同。
31、我国是诸教并存的国度,神祗众多,不胜枚举,民间一概敬之,只恐有所遗漏。
32、后来经过历代的演变,不知道到了哪朝哪代,为了方便易记起见,遂把灶王每月上天庭禀报的说法,确定为每年上天庭禀报一次,把时间定在腊月的二十三日。
33、从此,这一天成了传统的祭灶日,即俗称小年夜。
34、除了有个别地区是腊月的二十四日之外,大多地区都是按此日来举行祭灶活动。
35、这一天各家各户大搞卫生,扫房擦窗,清洗衣物。
36、祭灶的时候,家家户户除了奉上各地特色的丰盛酒菜之外,还有诸如芝麻糖、花生糖、麦芽糖、炒米饼、粉印饼、甘蔗、水果等,各地习俗的供品不一。
37、但糖果必须是粘性极大的,这一做法个中颇有玄机。
38、据说一是投其所好,灶王爷最喜欢吃甜食,使他“吃了人家的口软”,上天庭述职时隐恶扬善,多说宅主的好话;二是想利用糖果粘住灶王爷的嘴,他禀报宅主做过的善事犹自可,倘若禀报宅主的缺德事,糖果就令他“有口难言”,即使他想说什么,也只能是一味地说甜话(好话)云云。
39、看来我国的先民是极有智慧的,这一招真令人叫绝!不过历代的行贿受贿之风,从这种做法里可以找到影子。
40、灶王爷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夜晚上天庭向玉帝述职,初一日五更时分回来归位,就算是完成了一年的汇报工作。
41、至于灶王爷的神位,各地略有差异,一般多是贴在炉灶旁边靠烟窗的墙上。
42、两边贴上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回宫降吉祥”。
43、灶王爷神位的旁边,有的家庭会贴一匹马供他作坐骑,现在有的家庭与时俱进改作小车了。
44、此外,不少地区灶王爷的神位是摆放一个牌子,牌子的左右两边印着“有德能司火,正气可达天”的对联,上头印着“火德”二字,中心部位印着 “定福灶君”四字。
45、总之,不同地区灶王爷的神祗牌略有不同,并不统一。
46、灶王爷每年上天庭向玉帝禀报宅主一年的功过,宅主若是有罪,罪大的要减寿三百天,罪小的也要减寿一百天。
47、行善积德的人也是按这个标准增寿。
48、据道教书籍《太上感应篇》的记载:“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
49、”这个“司命”是指灶王,“纪算”是指人的寿元,“算”计作一百天,“纪”计作十二年。
50、惩罚是非常重的,绝不可等闲视之。
51、知道了灶王爷的主要使命,是为玉帝来到凡间做“卧底”,察看凡间功罪,平时就应该慎独,宜多行善积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
52、不然的话,灶王爷每年到天庭参您一本,寿命今年减一点,明年减一点,寿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都被减去了。
53、虽然说民间有以糖果封口的绝招,可以击中灶王爷的死穴,但终究不及行善积德来得稳妥。
54、我想,时下假的东西这么多,万一糖果是假的,或者已经过了期,再或者灶王爷是清官,贿赂亦养不熟,封不住他那张嘴,那么岂不糟糕?诗曰:玉帝重英豪,金言教尔曹;万般皆下策,唯有积德高!祭灶文化饮食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
55、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56、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57、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58、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59、歌谣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
60、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61、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62、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
63、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
64、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
65、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66、”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67、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68、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
69、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70、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
71、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
72、前者庄重,后者花梢。
73、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
74、“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75、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76、对联贴春联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77、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78、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79、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80、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
81、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
82、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
83、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84、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85、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86、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
87、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
88、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
89、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
90、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91、祭灶节的习俗祭灶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92、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93、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94、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95、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96、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97、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98、扫尘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
99、扫尘显得更加热烈了。
100、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101、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102、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103、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
104、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105、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
106、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
107、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
108、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
109、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110、剪窗花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111、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112、洗浴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113、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婚嫁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
114、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115、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116、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117、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