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英式教育(英式教育的特点)_天天热点评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06 00:54:09

中英教育大PK,正像老师所说"we should learn from each other”

拔剑吧勇士


【资料图】

中式: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大比拼,谁能取胜,结果完全想不到

08:26

国内本科毕业后外国读研

我女儿是在英国本硕连读的,她大学接受的完全是英式教育理念,我觉得比她之前的学习态度有个很大变化。英国大学本科有入学要求,不好好学真不能毕业,还有成绩之分。女儿在读研究生期间比读本科期间更自主学习,成绩居全系第一。这是我没想到的,而且对自己下一步的规划目标越来越明确。

国内本科毕业的学生去国外读研,很明显的就是奔着qs前百去的。靠后的学校压根不想去,会想着换国家比如去澳洲这种,还是刷排名为优先。其实这个问题也挺大的,这代表着大家对自己未来其实没有明确规划,不晓得自己要什么。都专注于去用名校来掩饰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能专注于把专业念好,继续读phd,静下心来搞科研,弄项目的人变少了。这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出去留学的这部分生源,质量其实都挺高的。

很多学生,特别是双非的,想靠这种方法留学一年去改名,结果回国,命运没有任何变化。还学会了眼高手低的大有人在,一般的企业就是不想去。好的又去不了就很难。一定要正视自己,别好高骛远,踏实做事。

同事的儿子985本科毕业后,去瑞典继续读研,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田朴珺创办了“承礼学院”,学费大约90万一年,好像很贵,至少我是学不起的。这么贵的学费,学啥呢?学优雅,学贵族气质,学如何精致生活。按田小姐的话说:“只有在英式贵族教育下,培养出的贵族精神,才能体现出人真正的高贵”。我的理解,这句话大抵有这么两层意思,其一,贵族教育才能出贵族;其二,英式教育才是高贵的。不管这话对不对,至少说明田小姐准确的铆住了一些国人的心理。所以,她的学校越办越好,以至于出现了无数追随者和模仿者,比如专门教人如何优雅的使用筷子的。

只见老师轻轻的捻起筷子,提筷于胸前,小指勾起来,成兰花指状。然后略微停顿一下,努力挤出一丝娇嗔的模样,再慢慢地将筷子送到嘴巴边。举止轻柔,仪表优雅,一切都很美,但就是有些累。是的,累,看着累。这哪里是吃饭,这分明是将吃饭当成了一场表演,也不知来学习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说起捏筷子,有几个中国人不会用的?很奇怪会有人专门花钱来学,这是嫌儿时爹妈教的不够好吗?又或是嫌弃吃没吃相,举止粗鄙,专门来提升礼仪修养的?

近年来,餐桌礼仪似乎一下子成了“贵族们”培养的热门,也一度成为各种“媛”们的宠儿,从教儿童吃西餐,喝红酒,到如今的教人捏筷子。这或许是一种头羊效应吧!简单点说,就是一群“贵人”们的人带了个头,于是所以大家都争着模仿,以之为一种时尚的象征和成功之道。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卷?

不管怎样,长相算不得出众的田小姐成功了,她以那种唯有老王才能体会的“贵族气质”成功了。所以,无数人想复制这条路。只是,天下老王就那么两三个,分的过来吗?以前,我以为欣赏不来田小姐的气质,是因为我不如老王有钱,便境界上不如老王。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其实只是单单欣赏不来而已。

优雅从何而来?精致又从何而至?

每个人一出生就被迫抓了一张不知好坏的牌。有的人运气好抓了好牌,一出生就金玉及身,吃穿不愁,仿佛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优雅和精致的。有的人运气差点,抓了孬牌,一辈子奋斗在底层,蝇营狗苟,干了一辈子不得已。还有一种人,他们明明抓了孬牌,却极其不甘心,他们一直寻找在转变的机会,这本没有错。只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总希望通过走捷径,通过过度“包装”自己来实现人生的逆袭。只是这样的捷径真的存在吗?

【香港BNO新移民学童的六座大山】

今年七月份是香港居民手拿英国国民(海外)签证(BNO)移民英国的高峰期,原因是很多父母会为自己的子女放排入读英国的公立小学或中学,他们共同期盼可以享受免学费的英式教育。不过,大多数此类盲头乌蝇般的家长最终会发现他们的选择不甚理智,悔不当初。在2010年伦敦市议会资助当地密德蕯斯大学(Middlesex University)进行了一项名为“英国教育制度下,新移民及难民孩童”的研究。研究员归纳出数个新移民学童将遇到的难题,不过遗憾的是,到了2021年这些问题仍未能解决。揉合了香港移民的情况,笔者将“研究”的成果归纳为六点给港人参考。

1)语言:英国专家指出,对操双语学童来说,尽管他们语言能力表现流利,但语言达到某一个水平后,他们便难以理解较艰深的语言表达。通常他们缺乏英语抽象概念的认知,导致跟本土英国学生社交困难,对说和听社交英语严重地缺乏自信心。

2)课程:英国强调“创意课程”,以数学堂为例,英国会加入艺术,戏剧及创意元素,这样会令到新移民学童开始时极难适应,尤其是当这些课跟香港的一套有相当大的落差。

3)结识新朋友:在很多学校里,老师通常发现,同一种族的学生会围炉取暖,各自“埋堆”,说自己的语言及保留来源地的文化,这样会对他们融入群体及语言发展有负面影响。

4)规矩及纪律:英国学校对学生的纪律训练有别于香港或亚洲的“先举手后发问”,和“尊敬老师”的一套;英国的传统着重轻松互动,这使新移民学生起初感到极不适应;表面上学校看似不用守规矩,这样会令到他们产生误解,以为学校是没有纪律,反导致他们容易触犯纪律,制造不少“麻烦制造者”。

5)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利条件:财力不够的新移民一般居无定所(这也跟很多香港BNO移民的状况不谋而合),大部分长期住在专提供住宿和早餐的民宿(Bed and Breakfast)中。现在英国很多房东不肯租房给香港新移民,怕他们住不久便迁往别的地方。况且,在生活在挤迫环境及“今朝不知明日事”的颠沛流离下,学童的学习会受到不可低估的冲击,而且一般学校都没法得知学童的苦况,难以伸出援手。

6)种族歧视:据学者调查,英国“很多”老师对某种族学生怀有歧视。研究中,一名老师更直接指出,种族歧视一直存在,无论在当地家长群中,学生和学校制度内都能找到。新移民学童更要背负着肤色和来源地产生的负面影响。更甚的是,曾经英国媒体报道过东欧移民夺走当地人的工作和职位后,来自东欧的学童便遭到歧视和排挤。(不难想像,近年西方媒体恶意抹黑中国为新冠病毒制造者时,移居英国的香港学童会被无差别地侮辱和嘲笑)。

英国政府推出BNO计划无疑是想吸取香港人多年累积的资产(经济学人在2021年1月30日一期有一文章名为“(Hong Kong), Give me your wealthy”)。有钱的和无钱的莽撞者都要承受移民给予的冲击,当中一些父母以为可以尝到“民主大国”的花红,不过,他们或许没有想过,子女能够靠说得满口流利英语和得到学业成功是两码子的事。冲动的移民等于将孩子放逐到异地,要融入当地社会往往要经历好些不可告人的辛酸。当悲剧出现时,新移民便没有回头路可走,成年人已经老去,但年轻的两头不到岸。

张学友的话是说给香港人听的 他为啥不讲国语我很疑惑 你是在祝福香港吗 曾经也是我的偶像 现在有点打折扣了 港人从小受英式教育太深 不太好改变 可以理解!!!

怎么用二本的成绩入读英国剑桥?

转换一下身份就可以。在爱尔兰,每年考入剑桥大学的人数为200名左右,中国则不到10名。

申请爱尔兰永居卡,在爱尔兰高中就读三年,享受纯英式教育,入读世界名校更轻松。

这是一个从上海移民到马来西亚的人!其中我最不理解的就是第四点,为什么孩子教育只有“英式教育”或者“美式教育”才是质量好的教育?这里说他们教学质量好究竟是怎么评判的?恕我孤陋寡闻,我看到的是骨子里崇洋媚外,而且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长大,恐怕又是一个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代表!

罗家英已经在视频里对自己的言语道歉了,他表示自己是中国人,不会数典忘祖。但是他们这些年纪的成长是在英国统治下,接受英式教育和管理,一直到他们成年。骨子里是接受英国的。

香港人怀念的不是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而是那个时代相对于祖国大陆的优越感。说过的话可不是说想收回就能收回,成年人了就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本文英式教育(英式教育的特点)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